2021-01-07 13:40:45来源:上岸鸭公考
高顿为大家准备历年真题,大家可以看看和你复习的有什么不同,各省可能侧重点不一样。可以多多比较当地省份的历年的真题。
材料1
城市规划学者龙教授无意间发现2007年到2016年间,中国有84座城市正在“收缩”。国际上对“收缩城市”的认同标准是: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,连续两年人口流失,并且正在经历以某种结构性危机为特征的经济转型。中国的这84座城市大都符合这个标准。
这些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、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,绝大多数为地级市和县级市,属于资源型或产业结构单一型城市。资源型产业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勘探到开采、高产稳产(鼎盛)、衰退直至枯竭的过程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也大都会历经兴起、繁荣、衰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。按照城市生命周期,这些资源型城市很可能继续“收缩”下去,如果不主动实施转型,必然因资源枯竭,而走向衰退。而那些产业结构太过单一的城市,一旦支柱产业过时,失去优势或者遭遇产业政策调整,经济就要被迫转型,就业会出现问题,人口就会流失。
事实上,“收缩城市”并不是一个新概念。上世纪80年代,在某国际权威城市发展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中,就出现了“铁锈地带”一词。“铁锈地带”主要指从前工业繁荣而如今已经衰落的发达国家的一些地区,这里集中了发达经济体中人口规模正在出现收缩的城市,如美国的匹兹堡、底特律和德国鲁尔等。
面对城市的收缩,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方法进行应对,有的城市做得很成功,摆脱了发展困境,实现了城市新生;也有不成功的城市,直到现在还承受城市收缩的痛苦。
材料2
地处G市中心地带的人才市场,是所有前来G市打工者的必到之处。市场共有A、B、C、D四个区域,现在只有一个B区在开放,在此进行招聘的七八十家企业基本上都是外地企业,每天来此查看招聘信息的不过二三百人,稀少的招聘单位和应聘者,让大厅看起来非常空旷、冷清。
一位外地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说:“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,我们公司已经在这里招走了300多人,现在是招第二批。G市用不了那么多人,正好我们可以用。”
已经在人才市场转悠多日的张进,越来越感到茫然无措。1996年就开始踏足G市的他,也曾有过事业上的辉煌。“那时我管20多个人,都是工程师、大学生,每月工资条上的收入就有11500元。”言语间透着自豪,他在应聘书中列出的理想工作还是技术管理岗位,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优势所在。他说:“这类工作的工资行情,过去1万元左右,现在是7000-8000元。”工厂倒闭后,他曾一度自己创业,但最后却以失败告终,基本赔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。窘迫的状况,已容不得他挑肥拣瘦,他在心里把工资标准降得很低,“实在不行,干个每月工资2000元的普工也可以。”即便这样,实现起来也并不容易,因为本地企业不缺人。
G市这个曾经名满天下的“世界工厂”,在众多企业撤资或外迁到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之后,这个冬天显得无比寒冷。大型工业园内很少有人进出,高大的办公楼和配套齐全的相关生产设施显得沉静而孤独。人口红利消失,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“阵痛”让G市人感受得实实在在
材料3
S市,一座曾以钢铁生产闻名的城市,大部分建筑还保存着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建筑样式。唯一一趟经停的列车在留下几名乘客,再捎上屈指可数的乘客后继续静静地赶路。小城的中心开着一家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酒店,昏暗的大堂内,两三个服务员在聊着天,偶有几名顾客出入。
酒店外的马路坑洼不平,路旁的垃圾桶也都东倒西歪地躺在路边。路两侧的商铺有一些都用木板封住了窗户,有的外墙皮已经脱落,被车刮断的电线悬在空中。在离市中心稍远的住宅区,很多楼房的窗户上挂着“此屋出售”的条幅,窗户上已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垢。
小城中最繁华的地方是位于城南的中小学,上下学的孩子、接送孩子的家长和附近的商贩让人感受到一丝城市的气息。在学校工作了30多年的陈大爷对记者说:“以前学校学生有2000多人,现在只有300来个。钢铁厂红火的时候,S市一直都是全省经济10强。那时的城市公共设施齐全,火车站、电影院、商场里每天都人来人往,不像现在到处冷冷清清,看不到多少人。那时大部分人都在钢铁厂上班,工资、福利都很好,现在工厂倒闭了,收入越来越少,喝酒、打架、赌博的多了,治安也大不如以前了。虽然近几年市里也发展了一些新的产业,但也都不太景气。现在能出去的都出去了,人也越来越少了。”老人的眼里透露出的是满满的忧伤与无奈.
问题一
我国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“收缩”现象,根据给定资料1-3,概括其具体表现。(20分)
要求:内容全面,语言准确,条理清晰,不超过200字。
认真备考,有什么疑问的地方也可以在高顿公考进行在线咨询。提前祝愿大家成功上岸。
高顿上岸鸭公考,一切只为成功上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