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思路】
“庖丁解牛”出自《庄子·养生主》,比喻经过反复实践,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,做事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“揠苗助长”出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 》,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,急于求成,最后事与愿违。
体现的哲学原理是: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,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,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,遵循客观规律,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,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。
首先,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。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、随意性,不等于胡思乱想,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,按照客观规律办事。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,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,越有效,反之,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。
其次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。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,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,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。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,往往要经过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,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,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。
庖丁因为熟悉了牛的肌理,尊重了自然对牛的制约,自然懂得从何处下刀。生活也是一样,如果能透解、领悟生活的道理,摸准了其中的规律。就能和庖丁一样,做到目中有牛又无牛,化繁为简,真正获得轻松。揠苗助长是因为不清楚作物本身的自然生长规律,盲目地通过人为操作使其长高,最终导致禾苗死亡。
因此,答案为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