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业单位是指以社会公益为目的, 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, 从事 教育、 科技、 文化、 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。 由于事业单位有国家财政支持, 又属于政府社 会管理辅助单位, 因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不输于公务员的物质待遇及社会认可, 是非常好的 就业选择。
根据党的十七大要求, 2015年事业单位改革拉开序幕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, 深化事业单 位改革, 强化公益属性, 推进政事分开、 事企分开、 管办分离。 事业单位改革在 2020 年底宣告结 束。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分成以下几类:
1、全额拨款事业单位
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,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,是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。这种管理形式,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,如学校、科研单位、卫生防疫、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,即人员费用、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。采用这种管理形式,有利于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,同时,也使事业单位的经费得到充分的保证。
2、差额拨款事业单位
按差额比例,财政承担部分,由财政列入预算;单位承担部分,由单位在税前列支,如医院等。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,其他费用自筹。这些单位的人员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%,非固定部分为40%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差额拨款单位要根据经费自主程度,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他符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,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,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。
3、自主事业单位
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,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,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,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,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。